1.江蘇省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課題申報書土木

作者:莫遜 時間:2017-01-20 點擊數:

附件:

江蘇省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

課 題 申 報 書

課 題 名 稱:基于模塊化的“七年一貫制”土木工

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銜 接 專 業: 建築工程施工+土木工程

牽頭申報單位: 淮陰工學院

聯合申報單位: 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江蘇天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課題主持人1: 佘躍心

課題主持人2: 劉 鳳

課題主持人3:

申請日期: 2015年4月2日

江蘇省教育廳制

填 寫 要 求

1.課題名稱應簡明、準确。

2.課題主持人不超過3人,一般為1名代表後繼教育學校、1名代表前段教育學校、1名代表企業。相關材料需經學校審核,确屬真實無誤後簽署意見,加蓋學校公章。

3.研究目标、研究基礎、重點與創新、研究方案、預期成果、實踐意義與推廣價值、保障措施的填寫,要簡明、準确。

4.申請表須用A4紙,小4号字,雙面打印。左側裝訂成冊。本表封面之上不得另加其他封面。

5.申請表附現有人才培養方案一份。相關證明材料(現有調研報告等)1份(按序裝訂)。

主持人

姓 名

佘躍心

劉鳳

性别

年齡

51

41

行政職務

院長

系副主任

專業技術職務

教授

高級講師

從事

專業

土木工程

建築工程教育

工作單位

淮陰工學院

淮陰商校

聯系

電話

13951265581

15950392728

郵政

編碼

223003

223003

通訊地址

淮安市枚乘東路1号

淮安市高教園區枚乘東路6号

E—mail

1019972653@qq.com

392951238@qq.com

項目組主要成員(不含主持人)

姓 名

專業

技術職務

工 作 單 位

從事

專業

課題組中分工

孫文彬

教授

淮陰工學院

土木工程

後段人才培養改革思路

龔成忠

教授

淮陰工學院

土木工程

構建後段專業課程體系

何衛忠

副教授

淮陰工學院

土木工程

開發後段專業課程教材

陳亞東

副教授

淮陰工學院

土木工程

市場調研,撰寫調研報告

張淵

副教授

淮陰工學院

土木工程

撰寫質量對比研究報告

傅毓海

副校長

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化學

前段人才培養改革思路

馬成

高級講師

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政教

市場調研與分析

儲華平

高級講師

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土木工程

構建前段專業課程體系

寇紅平

高級講師

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電子電工

撰寫對比研究報告

周靓

講師

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城鎮規劃

撰寫對比研究報告

韓壽兵

高級講師

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工民建

市場調研,撰寫調研報告

劉學勤

高級工程師

江蘇天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土木工程

市場調研與分析

湯商

高級工程師

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工民建

開發前段專業課程教材

注:項目主持人不超過3人。在表格中可以并排填寫。

銜接課程體系建設課題研究的目标

前段教育學曆層次

中職

專業名稱

建築工程施工

後續教育學曆層次

本科

專業名稱

土木工程

目标:

在兩校的努力下,2014年本專業招收新生50名。本課題将針對兩校的前後段培養,拟通過合作辦學、資源共享、師資培養等途徑,充分開展教學研究,統籌确定七年一貫的人才培養總體目标和分階段目标,優化建築工程施工中職與土木工程應用型本科相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标、升段考核、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方面展開研究,形成具有特色的學生能力培養路徑,建設模塊化的課程結構、有效銜接的課程标準、層次漸進的教學資源,系統化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職業實踐能力,架起職業教育的直通通道,大力提升服務社會能力。

銜接課程體系建設課題研究的基礎

牽頭學校淮陰工學院為江蘇省屬普通本科院校,2011年9月,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2011年10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成為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授權單位。淮陰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源自淮陰工專土木科,辦學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2000年開設本科土木工程專業,注重以能力為導向,持續改進不斷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2012年獲批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經三十餘年的專業教育和工程實踐,形成了一支穩定的具有豐富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彰顯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雙師型教師數量在同類高校中遙遙領先。學院積極參與淮安市“百名教授進百企”、“百名博士進企業”、“青年教師工程實踐”活動中,多名教授與企業對接并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為淮安市及周邊城市的大中型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科技咨詢和科技服務工作。學院有多年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經曆,職業教育經驗足。1998年土木科專業被教育部遴選為全國高工專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并有多年的土木工程專業對口單招學生培養經驗,近三年,承擔并完成省級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課題4項,其中兩項成果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是全日制普通中專校,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示範校,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江蘇省高水平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學校的建築工程施工專業(原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為學校的重點建設專業、江蘇省品牌專業。該專業注重學生專業能力培養,學生素養好、技能創新能力強,教師理論與專業實踐并進,社會服務能力強。2012年淮安市人民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搖籃獎”;專業注重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專業水平、職業技能、教科研能力高。近幾年榮獲江蘇省教育成果獎二等獎1個,省信息化比賽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在省專業課兩課評比中獲示範課1個,研究課7個;專業注重校企合作産教融合,服務地方經濟。多位教師長期兼任工程施工現場管理工作,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近年來所服務的項目獲國家“AAA”文明工地1個,江蘇省“揚子杯”優質工程1個,省文明工地3個;每年承擔質檢員、監理員等行業上崗證考試培訓和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已成為淮安市建築類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市城鄉建設人才培訓中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中心。

2014年經江蘇省教育廳批準,兩校聯合開辦中職與普通本科“建築工程施工+土木工程”七年分段培養試點,首批招生50人。自招生以來,兩校多次就3+4人才培養展開交流活動,深入市場和企業調研,研讨論證人才培養方案,确定升段入學考核内容标準和分段培養目标;聯合召開新生開學典禮,幫助學生明确分段學習目标要求和内容;召開專題座談會,對教學實施質量進行了解和把控;專業骨幹教師聯合召開核心課程教學研讨會,探讨課程教學要求、實訓基地建設以及實訓項目内容和标準,共同開發《建築工程測量》、《鋼筋技術》、《建築材料實訓指導書》和《建築工程制圖與識圖》等校本教材;同時兩校還經常就專業技能教學與實訓展開交流與合作。

專業建設中,兩校均注重校企深度融合,與江蘇淮陰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中淮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天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地方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其中江蘇天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國家壹級房屋建築施工總承包一級企業,經營房屋建築施工、市政道路、裝飾裝修、鋼結構施工及勞務輸出等業務。公司是淮陰工學院和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建築類師生的校外實習基地,是淮安建築職業教育集團的成員單位,長期參與淮陰商校土木水利專業建設指導與教學工作,其部分工程技術人員為學校的兼職教師,指導師生的專業技能與實習管理。

銜接課程體系建設課題研究的重點與創新點

重點:

本課題旨在開發中職建築工程施工專業和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專業的銜接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從工長到工程師的七年貫通銜接的人才培養體系,其核心是建立銜接貫通的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教材體系,拟從以下幾方面開展研究工作。

1.調研确定“分層次” 銜接人才培養的目标:中職建築工程施工專業的培養目标為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發揮基礎作用;土木工程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标為重點培養工程一線應用型人才,其就業崗位、專業能力均有不同,人才培養目标也應相應不同,所以前後段人才培養目标應首先準确定位,層次分明。

2.研究構建“專本銜接、校企合作、實踐導向”的銜接的課程體系:拟将原有中職、本科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課程設置和課程内容的有序調整。根據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标要求,系統構建課程體系,課程設置由淺入深,中職課程重基礎、強應用,讓學生初步建立職業概念;高等課程重應用、強創新,着眼于專業技術、管理技術的提升,鼓勵學生在真實或模拟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在課程内容方面,制定相互銜接的課程标準,确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和實施路線,避免中、高等課程内容的重複,同時拓寬和加深課程内容,真正實現課程内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課程内容全面整合,采取項目驅動、模塊化教學,實現課程結構闆塊化、實踐課程行業化、課程組織層次化,滿足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需求。

3.研究建立以職業資格标準為紐帶,以能力為核心的相銜接的評價機制。中職以測量工、鋼筋工、施工員等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為标準,本科段以高級工、工程師、監理師為标準,吸收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将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創業成效等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銜接的多元評價機制。

4. 校企合作研究構建雙師型專兼職師資隊伍和共建共管的校内外實訓基地。師資隊伍和實習實訓基地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條件,中職與應用型本科的課程體系銜接,必須由行業、企業的專家和本科院校的教師共同開發課程,形成相對獨立但又有機銜接、可執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行業、企業、中職學校與本科院校共同開發課程的機制。

創新點:

1.本課題開發的人才培養方案兼顧中職人才培養就業與升學的雙重目标。部分中職學校,把學生的培養目标定位于就業,注重各種技能的培養,完全以就業率為學校質量高低的指标,忽略了學生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的需要;還有部分中職學校以升學為學校的主要目标,把升學率的高低作為評價學校的教學質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标準。在課程設置上,以考試科目為核心,附帶開設相關課程;在教學内容上,以升學考試範圍為标準,大大增加教學内容的深度和難度,降低了專業課和實踐技能的标準,減弱了中職畢業生供給勞動市場的功能。本課題嘗試以學生就業技能與持續學習兩方面能力為本,建立由基礎知識模塊、專業能力模塊和提升拓展模塊組成的,與後段本科教育銜接的課程體系,實現了中職人才培養的雙重目标的達成。

2.本課題開發的課程體系凸顯了職業教育的層次性和連貫性。調研發現目前中高等職業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嚴重的重複現象,本課題探讨校校聯合、校企之間有效溝通、科學論證、統籌設置、有效銜接,中職段按測量、鋼筋等高級工的應知應會和工長的建築專業基礎知識設置課程,本科段按工程一線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的工程師、監理工程師能力形成來設置,既避免了課程設置的重複性,又體現了不同崗位人才培養的層次性和專業能力養成的連貫性。

課題研究的方案(包括研究思路、方法和時間安排)

研究思路:

充分利用淮安市建築職業教育集團資源,通過校校聯合,校企合作協同開發銜接貫通的課程體系;以地方建築市場調研為依據,以中職測量工等工長到工程師的職業能力養成為本,通過協同開發相互銜接的課程标準、确定科學合理的教學順序,改革教學模式,建立多元評價機制,構建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保持前段建築工程施工中職教育課程的獨立與完整,增強後段土木工程本科教育課程的銜接性和職業性。

研究方法:

1.文獻法:運用該方法研究建構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的理論基礎,以體現實踐能力為主的職業教育類型特點。

2.調查法:通過對建築企業人才需求,學生就業崗位、崗位能力需求和學生個人能力形成需要進行調研,研究建築産業人才市場和人才培養的現狀,形成中等和應用型本科教育銜接課體系建設思路和建議,以提高人才培養與地方建築産業發展的吻合度。

3.實驗法:通過對2014級、2015級學生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對比分析人才培養質量,檢測課程體系的實際效果,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課程教學要求和評價标準,以優化銜接貫通的職業教育課程,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時間安排:

●設計申報階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成立課題組,拟定課題研究方案,邀請有關專家對課題進行論證。并進行文獻研究,制訂初步方案和研究實施步驟。

(1)采用文獻研究法,充分利用國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根據研究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查閱、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分析本課題的研究價值,了解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的建設要求,建立研究的理論基礎。

(2)運用問卷、訪談等調查法,了解和掌握建築市場人才需求現狀,分析研究目前的分段式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為建立銜接貫通的中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找到立足點。

(3)對課題作初步分工,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實施研究階段(2015年5月—2017年1月)

按中職和應用型本科兩階段成立子課題組,制定前段後段課題組的研究計劃,具體實施各子課題的研究,通過個案分析、實驗對比等形成各子課題的初步研究成果。

(1)第一階段(2015年5月—2016年12月)

①選擇20個地方建築企業、5所建築類中職學校(含就業和對口單招兩種類型)和10所土木工程本科院校開展初步研究工作,對土木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情況進行調查,并對其他學校3+4分段培養經驗進行分析總結。

②通過實驗法,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施過程和培養質量進行研究,完成前段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同時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标準,編制配套教材講義。

(2)第二階段(2017年1月—2017年2月)

結合升段考試,運用個案分析的實驗法,深入分析人才培養質量,撰寫對比研究報告,修訂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

●結題鑒定階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

整理相關材料,準備課題結題鑒定,接受終期評估鑒定。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形式

成果主件:

1. 土木工程中職與應用型本科教育銜接教育體系建設研究報告

2. 關于中職建築工程施工和高等應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養的調研報告

3. 中職(建築工程施工)與普通本科(土木工程)“3+4”分段培養實施 性人才培養方案

4. 銜接人才培養與傳統分段人才方案對比研究報告

成果附件:

1. 關于中職建築工程施工和高等應用型土木工程人才銜接培養課程體系研究論文

2.建築工程施工中職與土木工程本科銜接培養的專業核心課程課程标準

3.校本教材、課件、教學視頻等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

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推廣價值

實踐意義

1.本課題研究中職與應用型本科的課程體系銜接,由行業、企業的專家和兩校骨幹教師共同開發課程,形成相對獨立但又有機銜接、可執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中職與本科院校管理方式不同這種差異,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順利實施。以往中職和地方應用型本科銜接專業存在人才培養目标錯位、課程計劃各異、課程标準差異等現實問題,導緻開設的課程内容有部分重疊,課程體系和實訓體系也有脫節和重複現象,相關的專業實踐訓練也有重複現象;而本科階段由于按照學科邏輯組織課程,根據知識組織系統性的需要選擇課程知識,避免了中職學生知識脫節,得以保證本科階段的課程進展和理論提高。

2.“專本銜接、校企合作、實踐導向”的課程體系保證了中職教育在與本科教育銜接的同時還擁有完整、獨立的人才培養目标。本課題拟将原有中職、本科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課程設置和課程内容的有序調整,設置中職、本科接口課程,将基本素質課程中的英語、數學和計算機三門課程作為接口課程,将專業基礎課程中的建築材料和建築測量定為專業接口課程,大大減少課程重複現象,教學時間能得到更為有效的利用。學生在中職階段不僅訓練了職業技能,而且打下了良好的專業理論基礎,這是專本銜接的最大優勢所在,也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根本目的所在。

3.研究相銜接的中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有助于形成 “适應需求、内部銜接、外部對接、多元立交”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随着職業教育的繼續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正在形成。“大職教系統”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溝通、相互銜接的有機整體,中、高等應用型本科教育分别是這個系統中的兩個子系統。中、高等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機銜接,促進通識教育與職業教育文憑等值的銜接模式,促使通識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溝通的教育制度改革滿足了中職學生學曆層次和專業能力提升的需求。

中、高等職業教育的銜接發展,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中一個重要問題。而其銜接的核心是課程的銜接,但在目前,從國家到地方均未對如何構建貫通的課程體系提出明确的要求,理論和實踐中也尚未解決好中高等課程銜接的問題;對中高等課程體系銜接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本課題對土木工程專業中高等教育課程銜接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對于建設工程一線工程師、監理工程師等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推廣價值

通過課程設置、整合、标準制定等途徑有效解決中職與高等專業課程銜接問題,對于土木工程專業的課堂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和推廣意義。根據我們對高等院校招收的中職院校對口升學的學生問卷與訪談,發現中高等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嚴重的重複現象,如建築制圖、建築力學等課程,有研究表明,中、高職院校課程内容重複率高達30%,有的甚至高于 60%,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本課題按測量工、鋼筋工等技術工人→工長→施工員等技術員→工程師、監理工程師等“準工程師”能力形成規律,構建完善的專業課程框架體系,以不同層次的課程設置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技能。并積極推進校内外實訓基地建設,構建由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組成的模塊化的完整的課程體系,使學生在對相關專業知識有一個整體認知和把握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技能的訓練和強化,實現對崗位工作的認知和崗位适應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本課題的研究對于中職建築工程施工專業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對于建築市場的農民工和建設企業技術工人的繼續教育、能力提升也具有推廣價值。

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由淮陰工學院和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的雙方負責人共同成立課題體系開發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制,定期進行教學研讨和師資交流,對教學實施過程進行跟蹤,确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2.經費保障

(1)在課題研究期間,學校提供實驗調查等各方面的支持。

(2)兩校均配備和課題有關的可供研究人員閱讀的圖書包括電子圖書等資料。

(3)兩校将足額提供課題研究所需的各項經費和時間保證。保證開題調研論證、中期評估、結題鑒定的各項費用及時到位;保證調查實驗、資料采集、會議研讨、論文結集、教材出版等各項支出的如期支付。對其他所需的研究條件,給予全力支持。

投入

本課題研究拟投入70萬元,其中申請上級支持50萬元,兩校自籌20萬元,兩校對專用資金設立專門賬戶,加強資金的使用強化審計工作,嚴格實行專款專用和審批制度,确保資金足額用于課題研究。

牽頭單位意見(領導簽字、單位蓋章):

聯合申報單位意見(領導簽字、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市教育行政部門推薦意見(領導簽字、單位蓋章):

年 月 日

專家評審意見:

專家組組長(簽字):

年 月 日

版權所有©淮陰工學院 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 2017-2019   地址:江蘇省淮安市北京北路89号   郵編:223001   聯系電話:0517-83559932

Baidu
sogou